我漂泊在中国(24)——打狗棒问世
更新于: 2016.11.29
  • 赞 19
  • 收藏
  • 评论
  • 浏览 5643
出游日期: 2016/5/27 13:03:41

我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,漂泊环行中国如何度过。

 

第二部:向北(内蒙古)

 

打狗棒问世

 

 

 

我们看到远处有个大湖泊,岸边有几个洁白的蒙古包。太阳要下山了,我们只能选择往湖边蒙古包走去,这也正是副导演的安排,因为这牧区很少人,找个有人烟的地方不容易。

 

还是看山跑死马,在景致一样的地方,人对距离的判断容易产生错误,看着近却走了很久才到蒙古包。

 

草原上不仅有诗和远方,还有各种美丽的小野花,形态颜色各异。

 

一群胆大的大雁绿头鸭,从湖远方飞来,降落在我们附近的沼泽芦苇丛中。我们要经过一片湿地才能到蒙古包,湿地有很多小河道,像羊小肠一样弯曲迂回。有时苇巷里会突然钻出几只野鸭,一看到我们又钻进苇丛里。苇巷幽深隐蔽,是水鸟们的天堂。

 

几条大狗在门口守着,使劲的吠。主人出来叫住它们,这才安静了下来。这蒙古包在夏天时是个旅游点,和我在锡林水库见到的蒙古包是一样的。

 

现在只有几位工人在,我们对他们说明情况,他们乐意收留我们,特地找个房间给我们住,房里刚好有三张铁架床。

 

碧绿的草原,蔚蓝的湖水,金色的晚霞,这里度假村真是块风水宝地。

 

天黑了,草原很静很静。我们在房间点燃蜡烛,在微亮的烛光下写功课,这是我们出来时养成的好习惯。今晚睡前都要把当天日记写好,哪怕是只有一句话,不然越积越不想写。写完日记接着看一篇地图(对地图那么熟是因为今晚睡前都要看一篇),然后收拾好再睡觉!

 

我走草原那么久还没好好看过星星和日出,因为我睡懒觉,这次就五点钟起床看一次日出吧!但当我四点五十分出门时,太阳已爬得老高了,唉,草原的日出不是懒人能看到的。

 

 

我们早上七点就从度假村出发,继续朝边境宝格达山林场进军。

 

临走时,他们递给我们三根棍子,英子和大大的棍子半米长,我的齐胸高。他们说草原上的牧羊犬比较凶,很多时候牧民不在家,外人经过容易被牧羊犬当坏人攻击,手上有根棍子可以防一下身。

 

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打狗棒?我仔细看手上这棍子,拿着很顺手,木材质地较轻,应该是小白杨木,材质虽不硬,但打狗是够用了。这棍总比双节棍打狗靠谱得多,狗冲过来时,一个侧身横扫狗前腿,然后朝狗鼻梁骨一砸,这是最简单的打狗棒法。

 

就这样,我从他们手中接过打狗棒,从此往后的路上打狗棒从不离身,睡觉时都放在帐篷里面。背上大背包拿着打狗棒很拉风,走到哪都可以赚回头率。棒开始齐胸高,后面被磨到只有腹部那么高,最后在棒底端加了橡胶才避免进一步磨损,现在棒子拿到发亮了。

 

我们绕过水库沿小山梁往北走,微风缓缓吹来,很凉爽,5月30日了,我在草原还要穿外套,这里的天气说不上冷也说不上热。

 

山坡下一群羊群在吃草,有位穿红衣服的牧民骑着马在守着羊群。

 

我们下山坡朝牧民走去,牧民热情的向我们打招呼,他是袁大哥。内蒙古高原的紫外线还是很强,所以牧民肤色比较黑。

 

袁大哥问我们从哪里来,这个问题一下子也不好回答,只有拿出中国地图划一下路线就清楚了。我挺佩服英子和大大的,一个女生也能跑那么远!(现在英子在拉萨开了家客栈,大大在贵阳也开了家客栈,如果哪位朋友到这两个地方都可以到她们店里住)

 

袁大哥说他的羊群有两千多只,看着只是白白一群。两只牧羊犬在草丛伏着,像狼一样。马是灰白色的,袁大哥骑在上面特别的帅,我也能像他那样该多爽。

 

这马比较烈,对生人不服,所以袁大哥不敢让我们独自骑,只有牵着马让我们骑上去,然后牵着马跑。

 

袁大哥邀我们在他家住一晚,好体验一下草原生活。我们时间有得是,现在可以悠闲地躺在草地上晒太阳了。

 

中午,我们跟袁大哥回家,翻过山就是了。这里的牧区隔个十来公里就有间简易的房子,十来公里多远?就是你的视线内不会有第二家。

 

午饭很丰富,有西红柿拌糖,面片和煎饼,还有野菜。英子山东人,下厨做面片和煎饼很拿手。

 

很多人觉得就这点菜哪叫丰富,这里是牧区,采购物资要回到八十多公里的乌拉盖镇,这里没电网,只靠个小风车和太阳板发点电,鲜活物资不容易存储,再说袁大哥一个人看看守羊群也走不开太久。

我发现山坡顶上有一种很可爱的动物,它长得像老鼠,但有兔子那么大。它喜欢在窝前平台竖起来放哨,叫声和小鸟的差不多。

 

袁大哥说这种小动物叫旱獭,单纯对草原来说是种有害动物,它会把草原底下的石头挖出来,这容易破坏草皮。当废弃的獭洞长满草时,奔跑的马看不清容易陷进去把马前脚折断。还有就是草原上的蚊虫,内蒙古冬天冰天雪地零下三十多度,为什么蚊子不会绝种,因为蚊子在旱獭冬眠时跟旱獭进獭洞,可以吸獭的血,取獭的温暖,等来年春天再跟旱獭出洞,然后大肆繁殖。

 

但生物的存在自有它的道理,在生态系统平衡中是没有好与坏之分,生物链环环紧扣,共同维护生态系统。

 

獭油和獭皮又是以前牧民的主要副业收入来源之一。每年秋季獭毛最厚,獭膘最肥的时候,牧民都会上山打獭子。獭油用途很广,抹上獭油的皮具,呈深棕色,顿时变得漂亮柔韧起来。如果在雨季给皮马具上獭油就不容易脱硝,延长使用寿命。

 

我向袁大哥请教抓獭的方法,下套,用细铁丝做套放在洞口,绑在长长木棍上固定,不能打钉固定,獭知道你打钉就不会出来,然后挖另一个通道出去。

 

刚好袁大哥之前放牧时捡了两个铁丝套回来,草原上经常有人下套套獭。我带上这两个套去山坡上试试,我找了有獭活动新痕迹的洞,一个獭窝有四五个洞口,每个洞口有拳头大,洞口前有泥土石堆平台。獭会有那么笨吗?没事往套里钻。

 

我想起了在东海岛抓螃蟹,开始螃蟹很笨,随手可抓,后来螃蟹就聪明了,上有政策下有对策,不断的进化。所以这些活下来的旱獭都不笨。我先用牛粪擦一遍铁丝,然后再拔了些枯草伪装一下套圈,轻手轻脚的过去和离开。

 

下完套回去牵马到草地溜达,英子和大大在一山坡晒太阳,摘些野菜。这些野菜是一丛丛长着的,我们摘鲜嫩的枝芽,要带手套摘,如果叶子接触到皮肤就会很刺痛,不熟悉的人还以为这种野菜有毒,当烫熟后就不会对皮肤有刺痛感,而且很可口。草原上的野菜很多,有黄花菜、野韭菜……

 

她们摘野菜时还是不小心被刺到,我上去换她们。但一松马绳马就跑了,越追马就跑得越快。弄丢马真的没法交待,虽有老马识途的说法。马跑了个山坡才停下来吃草,我悄悄的过去,它抬头看我,我就停下不动,等马低头吃草再走近一步,最后就差一米了,马警惕的盯着我三分钟,我若无旁事的站着不动。马终于又低头吃草了,我飞快跨过去拿住马绳,悬挂的心这才放下来。

 

夕阳西下,草原的的日落永远都是那么美,虽然没看过草原上的日出,但应该和日落一样美,区别只是方向不同。

 

袁大哥骑马赶羊回羊圈,我和英子大大从不同方向包围羊群,逼羊群入圈。只要有羊入圈,后面的就好赶了。

 

这些只是草原生活的一小部分!

 

 

待续。。。。。。。(25)马上惊魂

 

 


评论
(您还没有登录,请先登录,才能留言)

   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~

    关联活动
    此游记没有关联活动